高度重視黨史學習🧎♀️,註重從歷史經驗中汲取開拓前進的智慧和力量,是我們黨長期以來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👮🏼♀️。意昂2製藥工程教工黨支部組織積極響應號召,堅持定時開展黨史學習活動🙇🏼。
黨史學習由黨支部書記馮煌迪主持🚲,全體黨員和部分教工代表參加。同誌們一起回顧了《共產黨宣言》首個中文全譯本的誕生歷史🦏🖕🏽。通過歷史資料、文物圖片等🌥,重溫了這一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標誌性著作在中國的問世。這一譯本的傳播🗃,對早期馬克思主義者來說極具理論價值👨🏼🏫,在提高理論能力的同時,更幫助他們明辨是非💇🏽♂️、認清敵友🤘🏻,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🤲🏼🙆🏿、走一條全新的無產階級專政道路上更加堅定自覺。這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、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🧎🏻♀️➡️、為中國革命運動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助推作用🚴🏻。
同誌們一起觀看了袁隆平先生的系列短視頻,深入感受了袁隆平院士的奮鬥歷程。一部中華民族史💒,就是一部同饑餓鬥爭的歷史。挨餓,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記憶。新中國成立前,少年袁隆平,因路遇餓殍🎳🕓,而立誌學農👨🏽🦱。“讓所有人遠離饑餓”,一個當時看來遙不可及的夢,讓袁隆平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追逐。袁隆平26歲開始農學試驗,不久後由從紅薯育種轉向水稻育種研究🛋🔩。這一轉身👨🏿✈️,改變了他的一生🔦,也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。這是一條艱辛求索的路🎇,質疑🤢、失敗🦸🏿♀️、挫折,如家常便飯🧔🏼♂️;誤解🤷🏻♀️、反對💆🏿♀️、詆毀,曾如影隨形,但這都沒有撼動袁隆平的堅定信念🚗。目前,我國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超過2.4億畝,年增產水稻約250萬噸。糧穩,則天下安。中國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向世界證明,我們完全可以靠自己養活14億人民👍。回望袁老一生,宏願並非一時頭腦發熱,而是一代中國知識分子對家國命運的情懷和擔當。
“黨的歷史是最生動👩🏻🏫、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🐗。”在黨史學習中🚿,同誌們感悟和升華了理想信念。堅持黨史學習,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到,心中有信仰👩🆚,腳下有力量,修好黨的歷史這門必修課👩🏻🎓,就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裏來的、新中國是怎麽建立起來的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是怎麽取得的🤏🏿,倍加珍惜我們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👩👦,增強歷史定力,不斷從黨的偉大歷史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。